品牌头条新闻LOGO

乡村旅游已经火的人尽皆知,但如何突破地域?

  政策利好、消费升级,助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对如何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出了清晰路径。
/
  相比去年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关于乡村旅游提出的“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今年的一号文件,则有了更加细化的说明,提出要“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将可发展的旅游业态表述的也更加具体。
 
  虽然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产业形态也呈现出了更加多元的态势。不过,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由于有一定的硬性条件,所以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乡村,尤其是乡村旅游产业链的要求则又明显提升了一个梯度。
 
  在北京八界旅游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曹洪仁看来,乡村旅游发展成综合体需要考量:自然禀赋,所处的区位优势,道路交通的便捷程度,市场的认知和美誉度,文化基底,运营的操盘手法和手段(从顶层设计、策划、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以及社会营销的渠道的传播优劣等),人才的结构储备和应用,资金的近远期使用规划。做好这几点基本就可以说是运营出一个产业综合体了。(具体内容可参阅《一个乡村就是一个旅游度假综合体》)
 
  而在不少地区,乡村旅游也被视为是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作为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旅游出行频次的提升,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受益于政策利好、消费升级,乡村旅游也发展迅猛。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多数乡村来说,受限于知名度等原因,其目标消费客群一般多为周边市区以及较近的外省市的市民。如果想要走出地域范围,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显然要走出不同,找到特色就极为关键。比如袁家村,凭借地道的美食以及与本地文化,不仅走出了咸阳,而且还走出了陕西省,成为乡村旅游的名片。
 
  如何把乡村旅游做出特色?也是不少乡村旅游从业者当前面对的挑战。两会期间,这个问题也成为热议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如何跑出差异化,在整体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还能收获更好的效果呢?
 
  对于这个问题,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据四川在线报道,在陶勋花看来,乡村旅游想要做出特色,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地方自有的特色,赋予乡村旅游一些灵魂的东西。”陶勋花以她所在的岷江村为例,讲述了来自岷江村的经验,“我们村做的乡村旅游发展,就是结合到我们村的特色支柱产业——花卉苗木,来做一些微盆景、手工编艺的东西,让游客留得住、有得看、有得玩,还有东西可以带走。”访谈中,陶勋花还谈到了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的经验,当地将文化传承与新村建设、邛窑旧址与文化项目相结合,让老村落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国际陶艺村。
 
  所以,立足于乡村已有的特色产业,并对这些产业进行拓展和延伸,就显得至关重要。还以袁家村为例,由于美食成了当地的名片,所以袁家村依此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目前袁家村已经形成了豆腐、酸奶、醪糟、辣子、醋、粉条、菜籽油等作坊和小吃街等股份合作社,并且在袁家村经营的商户还必须使用各作坊合作社生产的面粉、油、醋等农副产品。与同类民俗村相比,袁家村虽然也在小吃上发力,但其又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赚取的利润不再只是食材的简单加工。
 
  全国乡村众多,各地文化、习俗、气候、饮食等又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差异也是乡村旅游走出去的关键。像江浙一带,自然环境较好,同时又保存了较多的古村、水景等,发展特色体验游或者打造特色的民宿也是目前该区域的一大特色。
 
  伴随着农与旅的不断深入结合,乡村旅游产品的业态也不再局限于对乡土资源的简单利用,而是依托当地特色,形成更加合适的产业,并由此延伸出更大的产业链条,或是才是乡村旅游建设的核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品牌头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