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头条新闻LOGO

营收8亿,借款4亿的“杉杉品牌”寻求独立上市

这位杉杉控股的董事局主席当然有他的底气。不仅因为早年作为创始人股东发起的宁波银行目前已是拥有近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刚刚过去的2017财年其净利润高达93.3亿元;也不是考虑到他还是浦发银行和徽商银行(03698)的财务投资者,以及一度持有26%股权的君康人寿;仅仅三年前溢价四成以13亿元入主的艾迪西最终借壳申通快递一役,就令市场刮目相看。

“请称呼我为金融家。”60岁的郑永刚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的表露。

这位杉杉控股的董事局主席当然有他的底气。不仅因为早年作为创始人股东发起的宁波银行目前已是拥有近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刚刚过去的2017财年其净利润高达93.3亿元;也不是考虑到他还是浦发银行和徽商银行(03698)的财务投资者,以及一度持有26%股权的君康人寿;仅仅三年前溢价四成以13亿元入主的艾迪西最终借壳申通快递一役,就令市场刮目相看。

有关“壳王”的名声,因此不胫而走。

不过现在,郑永刚的注意力并不在别人家的标的上。他需要集中精神处置一块自家业务的上市事宜。

这,更是他起家之所在。

自2017年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后,30年前靠服装成衣业崛起的杉杉股份日前正式公布招股说明书,希望分拆旗下服装业务并以“杉杉品牌”的名义在港上市。

这是一次筹划已久的行动。早在2016年,杉杉股份即有意剥离郑永刚口中这块“最有感情的业务”转赴海外资本市场。

据悉,郑氏的目的是将旗下杉杉品牌服装业务及其他相关品牌服装业务先行资产重组,而后再把此块业务全部装进杉杉品牌并于H股公开发行上市。

如果杉杉品牌成功登陆港股,则郑永刚将在该市场拥有两家上市公司。2017年5月23日,杉杉已分拆金融租赁公司富银融资股份登陆香港创业板,不过该公司截至5月7日收盘仅录得4.6亿港元市值。

问题是,多年来对服装业务的疏远,加之国内男装行业近年来遇到的困境和竞争加剧,杉杉系在男装行业的风光早不复存在。以西装为例,其已从上世纪90年代37.4%的市占率高点降到2015年的2.25%。而从营收和零售网点数据来看,也早被昔日对手赶超。

在最新公布的杉杉股份2017年财报中,服装业务板块6.66亿元的营收和4937.48万元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虽分别获得27.23%和36.16%同比增长,但对标公司全年82.71亿元营收和8.96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则只有8.05%和5.5%的权重。

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前景似乎并不太光明的杉杉服装业务,能否让谨慎的港股投资者心甘情愿买单,尚且是个未知数。

2017年5月,杉杉品牌提交了上市申请。2018年3月13日,香港联交所官网公布了其招股说明书。

杉杉品牌上市募集资金计划用于门店的扩张、提高供应链、物流及存货管理能力及提升零售网络管理、市场营销及推广等。

此前,杉杉品牌的运作主要依靠控股股东杉杉股份的持续输血,而完成分拆独立运作之后,其承担的资金压力不断增大。招股说明书中称,杉杉品牌自2016年开始已不再向控股股东方借款,主要以自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以及借款为营运提供资金。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2亿元,银行借款4.06亿元,融资费用1410万。

如按照中国证监会此前核准批复执行,杉杉品牌此次拟在港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4285.7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但市场人士表示,即使募资成功,对于杉杉品牌扩张计划所需资金仍是杯水车薪。

资料显示,杉杉目前拥有的四个品牌,包括设立之初即有的FIRS,旨在“俘虏”年轻男性于2015年成立的新建品牌SHANSHAN,以及另外两个国际品牌MARCOAZZALI和LUBIAM。据悉,上述两个品牌由杉杉及意大利合作伙伴Forall Confezioni及Lubiam Moda perL’Uomo合作分别于2001年及2005年推出。

目前来看,四大品牌中仍以FIRS占据最重要地位,而SHANSHAN呈后来居上态势。2015-2017年,FIRS品牌产品销售分别约占整体的82.3%、77.9%及62%,SHANSHAN分别约占0.3%、9.1%及29.4%。

“SHANSHAN”是杉杉服装2015年推出全新的时尚、超性价系列,打造类似优衣库等的超市型服装卖场,提出了3年内要开出1500家新店,实现收入38亿元的目标。

然而三年过去了,2017年杉杉股份年报显示,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51.07%,实现净利润8.96亿元,同比增171.4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41亿元,同比增长72.07%。其中,杉杉品牌实现营业收入7.98亿元,和预想的38亿差了不知多远。

这主要是因为新“shanshan”的加盟方式,是以财务投资的形式,投资者不参与门店的运营,如此保证了连锁店的质量。号称首次提出的“全托管、零库存、高回报”模式,为加盟商提供的“一站式”盈利解决方案。

事实上,这种模式海澜之家10多年前就玩得如火纯清,并已经有很多男装品牌在效仿。这些品牌通过这种模式已经把市场瓜分差不多,并也开始出现发展瓶颈。

模式的同质化带来同样的“全托管、零库存”,同样的产品定位、风格和价格定位,同样的渠道定位,这种模式已经从利润丰厚的蓝海变成为“刀光剑影”的“红海”。

这种模式非常考验一个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企业势力,因为,产品、资金、渠道都是外部的,公司只担任一个资源整合、管理者的角色,一但销售不畅,无法给加盟商带来匹配利益,加盟商大规模撤资,必然会导致资金链断档。品牌企业如无法及时上市融入资金,企业可能会瞬间土崩瓦解,这也是当初海澜之家拼命要借壳上市的原因。

以前品牌企业可以在自己渠道代销工厂产品,甚至可以一年一结货款,而现在不行了,加工企业成本高起,工人难招,已经无法给品牌企业再去垫资铺货,都开始实施“拿钱提货”政策,这将把资金流压力全部转移到品牌方,所以采取“海澜之家”模式的品牌就必须不断开店,不断吸引加盟商投资来保证资金流。

目前,中国服装业的困境还在持续,如果仅凭“财技”,寄希望于一种模式,不从产品、管理、渠道、服务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杉杉的主业只会越来越向下滑。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发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本土男西装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男西装前十品牌市场占有率不过23%。其中雅戈尔占6.62%,杉杉占2.25%。

杉杉在招股说明书中不断强调,“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于2017年,以零售收入计,我们的FIRS品牌是中国第五大男士商务正装品牌。”

但与同行相比,其盈利水平和营业网点数量差距明显。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1052间由分销商、直营及加盟商经营的零售店。而同一时期,同样以男装经营为主的雅戈尔、中国利郎(01234)和九牧王,零售网点数均超过2500家。

在营收上,2017年杉杉品牌实现营业收入7.98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25.8%。但与同期其它男装上市企业相比,明显不在一个梯队。该年,以男装为主的海澜之家营业收入实现182亿元,雅戈尔服装业务营业收入49.07亿元,中国利郎营业收入达24.41亿元,九牧王营业收入达25.65亿元。

从盈利情况来看,杉杉品牌近三年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局面。2015-2017年,杉杉品牌营业收入分别为5.26亿元、5.92亿元和7.98亿元。但上述三年利润却不升反降,分别为0.56亿元、0.34亿元和0.37亿元。

素以资本市场“金手指”自诩的郑永刚,这一次还能点石成金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品牌头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